首页
关于
推荐
【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平台
Search
1
七律· 与友谈史言及近代彭德怀刚猛直言乃唯一者也深夜读史掩卷感赋
173 阅读
2
《水调歌头·辛丑初春再登允升塔》
154 阅读
3
六绝·壬寅春夜试当季春社头采茶得赋
136 阅读
4
上海 全球顶级 古董级老六堡品鉴会 2018.12
121 阅读
5
六堡茶 槟榔香不是“香” (一) ——透彻理解六堡茶槟榔香及其成因
107 阅读
茶道美学
历史文化
核心产区
工艺研究
交流茶聚
茶品分析
诗文光影
品鉴审评
定制茶品
登录
Search
六堡茶·三口居士 彭庆中
累计撰写
176
篇文章
累计收到
2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茶道美学
历史文化
核心产区
工艺研究
交流茶聚
茶品分析
诗文光影
品鉴审评
定制茶品
页面
关于
推荐
【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平台
搜索到
67
篇与
的结果
典籍版《中国六堡茶》内容简介
唯一 客观、全面评价市场上古法工艺、现代工艺两大体系六堡茶的专著 不偏不倚,公允、准确还原古法六堡茶历史上的真实 让你真实理解传统工艺六堡茶(古法六堡茶)的前世今生 最权威 最详实史料及考据 最真实、最全面了解六堡工艺发展历史状况 全新典籍版《中国六堡茶》从口感回归体感,已经正式出版发行。 全新典籍版《中国六堡茶》全书共19讲,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内容。典籍版《中国六堡茶》内容包括:六堡茶入门基础知识、分类;六堡茶的特点及独特的金花、槟榔香和区域研究;古代六堡茶史考;近代六堡茶史考;六堡茶事掌故;六堡茶茶事茶名变迁;六堡茶向海外传播;茶船古道话沧桑;六堡茶与健康研究;六堡茶品饮、鉴别;六堡茶珍品赏评;六堡茶道与岭南文化;六堡茶之冲泡技巧;六堡茶工艺发展史略;六堡茶“越陈越佳”研究;六堡茶的选购与收藏;六堡茶之营销等十九个方面。 这部专著全面地从以下几个角度方面对六堡茶历史文化以及种类、品鉴、选购存储等等做了深入论述。 茶界泰斗级资深茶人自在三吾老师、妙云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 【六堡茶入门知识和特点】一开篇即开宗明义,回答了消费者最关心的诸多问题。什么是六堡茶? 六堡茶在茶中属于哪一类?六堡茶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原种六堡茶?六堡茶是怎样分类的?古法六堡茶有哪些品种?古法六堡茶是怎样分类的?接下来便是由浅入深,阐述六堡茶之特色、金花、槟榔香以及不同区域的特点差异。介绍了六堡茶的概况。另外包括六堡茶的茶树品种、原种六堡茶分布(并制作了示意图)及特点、生产工艺种类、生产工艺发展史、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六堡茶品种研究、六堡茶紫芽品种研究、桂青种的考据等内容。 【六堡茶的历史考据】 六堡茶传统文化发掘整理部分包括“千年茶史上的六堡茶”、六堡茶事掌故、近代当代的六堡茶产业发展史、茶船古道传奇运销史、六堡茶茶事茶名变迁、六堡茶在港澳、东南亚及海外传播的历史和概况、六堡茶工艺发展史略等多方面的内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专著里,作者彭庆中先生首次深入阐述其对六堡茶渥堆技术起源的研究,以无可置疑的书证考据到六堡茶早在1958年就首创渥堆技术并形成工艺,应用在实际生产上(比普洱官方记载的1974年生产渥堆熟茶早了16年),是近代黑茶渥堆工艺的先驱,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渥堆技术之父、渥堆技术生产的领航者。 丰富详实的史料老茶梗的考据。 【六堡茶与健康】 本内容也分两大部分,一开始,先是介绍古人“茶之二十功用”以及岭南先民对茶的认识,从古人论述:茶为“万病之药”到介绍六堡茶“性味”特点,在这部专著中,作者提出了六堡茶之核心竞争力在于体感、在于身心舒泰的健康体验。从中医角度探讨了六堡茶之“性味”、适宜人群以及这些因素对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更揭示了当前茶消费群体从口感回归体感“价值回归”的必由之路,喝茶以身心所需、体感舒泰为至上,而不再盲目追求“异香奇味”的口腹之欲,随着“价值回归”也必由此启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契机。 最后是刘仲华的研究成果“六堡茶保健养生的九大功效”以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以现代科技对六堡茶成分进行理化分析、生物活性研究,以及六堡茶所含这些理化成分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研究以及最新进展。书中引用大量欧美科技研究新发现、国内茶叶科技期刊、医学期刊中的论文及成果,引用大量的检测数据、临床数据、统计数据等,更具权威性和准确性。 书内很多观点许多都是作者自己独立研究所得,历时十数年,深入茶区,走访茶人,与包括中医师、园艺师、六堡茶界中人交流而得出的研究成果。【六堡茶的品鉴部分】1.是六堡茶之“品”。参照常用的品评法,针对其六堡茶特色对其品饮提出新的品饮“要点”,并就六堡茶品饮的“色”“香”“味”“气”“韵”五大方面作了分类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提出由中国传统文化派生出适合六堡茶的品饮新标准——“和”。 2.是六堡茶之“鉴”。除了传统的外形、茶汤色香味等多方面的鉴别外,更深入研究鉴别六堡茶的茶原料品种、成品品种、采摘制作季节、种植土壤环境、制茶工艺、存放年份以及从显微镜微观观察来对六堡茶进行研究,特别借助显微镜下对六堡茶陈茶的年份鉴定等研究内容。相当多的历史资料及数据。【六堡茶文化及六堡茶道】 结合对六堡茶“珍品鉴赏”进行了专题阐述,透彻理解六堡茶的品鉴。六堡茶茶艺包括六堡茶特有的冲泡技巧和结合岭南文化、岭南广府茶文化的精髓,提出以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六堡茶道。六堡茶的冲泡技巧包括六堡茶的水的选择、品饮器具选择、特色煮茶器具选择、煮水器具、泡饮器具选择等,还包括针对不同种类六堡茶的冲泡技巧的专题阐述。融合六堡茶的历史和传播渠道、煮饮、泡饮习俗,综合岭南文化的梧州骑楼、粤曲、青花民窑、西关风情、茶楼文化、广府文化等元素,整理发掘出独具特色六堡茶艺程式,提升到六堡茶道的高度。根植于岭南茶文化的六堡茶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茶道,提出六堡茶道·汉唐流的茶道仪轨并做了详细阐述。 透析六堡茶及中国茶业发展的变迁。以大量文献记载及史料核实,整理出当年六堡茶出口历史的珍贵史料及历程。【六堡茶之存藏】 本书提出“适于存藏、易于存储”是六堡茶作为黑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一大特色,应加以充分利用,并对六堡茶历来就有“越陈越佳”的历史,以史料及掌故轶事深入的探究、考据六堡茶存藏“越陈越佳”的来源及传统。之后本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辨清怎样的六堡茶值得收藏,怎么选购、如何去存放等等,并结合消费者自己条件,提出存储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六堡茶的营销】 就六堡茶营销的定位、营销策略、营销模式、宣传推广、市场研究、以六堡茶文化的发掘整理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六堡茶特色打造形象促进六堡茶营销等方面提出见解。 【数据资料可作工具书检索】 除此,为了便于读者认知老茶,全新典籍版《中国六堡茶》新增了“六堡茶历年出口数据”、“六堡茶出口企业‘中茶’之名称变迁简史”、“出口企业及商标变迁概况”、“梧州外贸出口茶叶生产批次编号变化”、“梧州茶厂‘三鹤’商标的样式变化历程”等史料内容。
2016年08月02日
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粗老六堡茶的保健作用 (2011-09-07 00:45:54)
粗老六堡茶的保健作用 彭庆中(三口居士)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 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很多现代疾病,如辐射、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等,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一直以来,听身边的朋友谈及喝茶的保健作用,说起饮茶的好处,大多是身体力行后的个人心得、经验之谈,很难拿得出什么数据和理论来支持,不过,茶的保健作用也为大多数人所熟知,而喜欢喝茶的人也乐在其中,作用和功效却也在其次了。 这天找到一本书,乃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的《茶医学研究》,该书是关于茶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专著,该书重点介绍了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医学研究成果,主要有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茶皂素等成分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成果。 其中,关于茶多糖的最新研究成果颇为让人意外。书中介绍,原来,一些粗老的农家茶,如中茶、老茶婆这些,往往含茶多糖更多。书中论述:“六级的粗老茶中茶多糖的含量是一级茶的2倍左右。”一般茶友都知道,农家茶大多“粗枝大叶”,较为粗老,很多人因此觉得“端不上台面”,却往往因此“走宝”(错失之意)。 资料显示,茶多糖不是单独一种化学成分,它实际上是一类复杂而且变化很大的混合物。其正确的名称应该是茶叶多糖复合物。而茶多糖的药理功能有降血糖、降血脂、防辐射、抗凝血及血栓、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和保护心血管等功效,其药理药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认识和重视。 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及日本民间常常用泡饮老茶来治疗糖尿病的“民间秘方”,说道“茶叶愈粗老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越好,有效率可高达70%,日本高山大学研究系深田经长达3年的反复试验,提出了用冷开水泡茶治疗糖尿病的做法。”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可以纠正我们日常生活泡茶选茶的一个误区,在日常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资料显示,茶多糖在对糖代谢方面具有与胰岛素相类似的作用,故粗老的中低档茶中因含较多茶多糖而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这些茶因含咖啡碱等兴奋成分较少,含有大量茶多糖,可对慢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帮助。 六堡农家茶特别是当地人称之为“中茶”和“老茶婆”的,一直以来以粗老为显著特征,如何冲泡饮用也有一定的讲究,除了我们平时的几种泡饮方法,不妨试试加盖闷泡,时间可以适当长些,还可以试试如日本学者研究所用的冷开水久泡的做法,说不定,会有不同的风味呢。
2011年09月07日
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