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Search
1
《水调歌头·辛丑初春再登允升塔》
563 阅读
2
上海 全球顶级 古董级老六堡品鉴会 2018.12
481 阅读
3
七律· 与友谈史言及近代彭德怀刚猛直言乃唯一者也深夜读史掩卷感赋
471 阅读
4
【定制茶品商城】 lxlb.net 来些六堡
341 阅读
5
三口居士:常见茶类寒凉温热属性一览 (2013-04-01 09:53:04)
340 阅读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登录
/
注册
Search
六堡茶·三口居士 彭庆中
累计撰写
195
篇文章
累计收到
62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页面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搜索到
195
篇与
的结果
2022-05-22
惊心血月之春,戊戌长夜尤为寒冷
月食 巨如盘血月惊心 民谣四起感而赋之
2022年05月22日
3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05-22
七律 · 梅开第一枝
七律 · 梅开第一枝三口居士彭庆中去岁余手植梅数本,一品名曰“美人”,历冬而春,叶尽凋落,不意是年二月初八欣逢释迦牟尼佛出家之日,花开第一枝,殊胜非常,乃感而赋之。七律·梅开第一枝岭南新柳漾春池,二月梅开第一枝。微雨洗花飞玉蝶,暖风拂酒上冰肌。地偏百越身无处,香冷三更命有时。但得东君知我意,罗浮梦里最相思。注:1.玉蝶,美人梅花态近蝶形,层瓣疏叠,瓣边起伏,婆娑多姿。2.罗浮梦:唐·柳宗元《龙城录》载:隋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子,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一大梅树下。七律·梅开第一枝
2022年05月22日
17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05-22
当年的——雅和 · 知味
原创: 三口居士秋高气爽,正是喝茶时候。有茶友问到,初步接触该如何了解六堡茶,我说要多喝,喝些有代表的,喝些“正味”的茶便能逐步领悟了。本真为何?何为正味?记得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说到“正味”,何为正味?正味者,乃纯正地道的滋味。《庄子·齐物论》里有“民食芻豢,麋鹿食荐,螂蛆甘带,鴟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之句。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有这样的说法:“八珍虽美而易厌,至于饭,一日不可无,一生吃不厌。盖八珍乃奇味,饭乃正味也。”茅盾在他的《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里也提到这个正味:“夫妇间的恩爱,两个人的灵魂的合一,也只有在默然相对忘言的当儿,才是人生中最难得的真味——也是正味。”(在日文里,正味也有“实质”的意思) 网络发达的今天,与外地茶友联系方便多了,联系方式也更多元了,微博微信等等。很多外地茶友对六堡茶颇有兴趣,但却不知该从何入手了解六堡茶,怎样才能品尝到能代表六堡茶正味的茶品,树立起认知六堡茶的标杆。一些茶友在网络上留言提问,笔者总是详细地告知一些相关的六堡茶知识。不过,茶,所蕴含的实在是太丰富了,色、香、味、气、韵,难以用语言尽述。而,毕竟,茶最终还是要喝过才会真正了解的,但要推荐哪款更能代表六堡茶正味的茶品,却要颇费一番周折,一些推荐的茶品在外地很难买到,因此,我也常常为此感到为难。认知标杆 至为重要 碰到过一个安徽的茶友,一说起六堡茶就非常坚决地“否定”了,跟其深入探讨发现,原来这位茶友平日喝绿茶和普洱,也尝试过几次六堡茶,但均觉得茶汤黑浊、茶味苦,而且说是有一股“六六粉味道”,也有些茶友说喝到有“土腥味”“霉味”等等,很难接受。方才知道,原来其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劣质茶品,根本不能代表六堡茶正味,于是,笔者找了几款经典口味的六堡茶寄给他,让他品鉴并重新认识六堡茶,很快这位茶友摈除成见,也成为了六堡茶的爱好者。 六堡茶有着一套科学规范的加工工艺,只要合适地选料,踏踏实实按规范去生产,用心做茶,不搞歪门邪道,是可以做出品质优秀的好六堡茶的。但无需讳言,现在市场上六堡茶鱼龙混杂,确实有少数商家厂家选用廉价劣质的茶青为原料,有的加工工艺不规范,也有的为了达到几年“陈茶”“老茶”效果而“做仓”“做旧”。这个虽然是极少数商家的个别行为,但其茶品流通,在市场上往往其已经影响到整个六堡茶的品质声誉,值得引起业界的反思。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位茶友,一说起六堡茶就说是“一口霉味”的茶,要不得,他不喝。有国外的营销研究指出,一个人对某样产品的评价,会影响其身边8个人的看法,而这8个人,也会影响其身边的人,如此不断扩散。尤其是上面笔者所遇到的这种资深茶客,往往是当地茶圈的“意见领袖”,其对某些茶的看法,在其当地茶友圈内,影响范围很广。雅和正味 始发本真 有鉴于此,有茶友曾建议笔者联合一些厂家及行业协会,做出一系列有典型六堡茶口味的标准茶样,供初接触六堡茶的茶友作为一种参考,所选的茶青未必一定要选用顶级,也无需选择高价的原料,就按从前的出口要求,按从前工艺(焗堆)和现在的渥堆工艺,做出一系列能代表六堡茶典型口味且有良好性价比的茶品,作为标杆。 这个想法很好,也颇具操作性。笔者觉得,六堡茶是大众的茶品,这种标杆六堡茶,以合适的价钱出售,让大家能够了解纯正的六堡茶什么味。在事实面前,在标杆茶面前,说六堡茶就等于霉味茶的见解也终会消失。在2012年12月,笔者写下这篇《为六堡茶正味》文章并在报纸上发表的时候,开始选料及监制了少量“正味”的六堡茶,以供大家作为认知六堡茶的标杆。并以“和”字为系列命名。雅和·知味和,乃茶之至高境界。当年与厂家合作,由我负责监制选料的“和”字系列正味六堡茶系列茶品,一共为八个系列,分别是“天熙颐醇 清雅至真”。即“天和”、“熙和”、“颐和”、“醇和”、“清和”、“雅和”、“至和”、“真和”。后来,陆续有推出如“泰裕同人”(即“泰和”、“裕和”、“同和”、“人和”)作为认知六堡茶众多风格口味的标杆。茶品推出后,受到茶友们的一致好评,也让很多茶友从此爱上了六堡茶。今天,趁着秋高气爽的喝茶时候,撬开一饼“雅和”,感受一下在梧州仓储六七年的六堡茶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惊喜。这批茶饼都是特制的钢模所压,特别紧实,但经过六七年了,还是有点“松”了,用茶锥子从侧面插入,细细撬下。(当然,有时间放入坭兴陶罐子醒醒茶会更好)接下来,烧水、置茶、润茶,是循例必须的。之后,开汤,品饮。说实在的,喝到的第一口,令我不由感慨,虽然这茶饼只是六七年时间,而且压得特别紧实,但柔滑细致、绵软清润的口感、甜而醇的滋味以及隐隐约约的木香药香混合,终于验证了我所倡导和坚持的仓储理念是正确的是成功的。由于第一泡是快出,所以到第二泡才更显示出红艳亮泽的汤色,色、香、味、气、韵,一切都是那么优秀。由于仓储年份毕竟只有六年(选料加工有七年),药香只是隐隐体现,是一种“出药香”的趋势,假以时日,这茶会沿着这“木香+药香”的路子,充分体现六堡茶之“越陈越香”“越陈越佳”,冲泡几道过后,茶本质的木香更是明显体现出来,药香依然隐约(对六堡茶药香理解不深的或许会没那么明显感受),而茶汤也更为亮丽通透,甜香清爽,余韵悠然。原来,一款好六堡茶,可以如此简单,也可以如此不简单。
2022年05月22日
8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05-22
清两广总督 皇家风水名家高其倬
高其倬是清朝雍正帝的重臣,也是被皇家重视的风水名家。历任云贵总督、浙闽总督、福建总督、两江总督、云贵广西总督、江苏巡抚等职,并赏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清朝才子袁枚在为他撰写的墓志铭里说:“公于学靡不窥,天文地理皆洞悉,而诗尤工。”高其倬青年时蹭蹬不遇,36岁那年父亲死了,安葬在辽宁保安州西项梁山。在葬后的两年里,家中又死掉了一兄一弟。高其倬怀疑是风水出了问题,便打开父墓一看,见坑内寒湿异常,于是将棺材浅埋以待改葬。从此,高其倬自己开始研究风水。九年后,精通了风水术的高其倬在大兴县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遂将父坟迁了过去。自此,高其倬官职连升,终于爬到了权力的最高层。雍正得知高其倬精通堪舆之学,每有堪舆方面的大事辄命其前往相度。雍正四年四月,雍正命时任福建总督的高其倬来京,相度修缮福陵。雍正八年又命高其倬随怡亲王允祥为自己选择陵址。按照先例,雍正的陵寝应该在河北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与父祖葬在一起,雍正也曾想把东陵内的九风朝阳山作为自己的墓地,但经堪舆之人看后,认为此地“规模虽大,而形局不全,穴中又多沙石,实不可用”。所以高其倬与允祥四处为雍正寻找吉地,他们来到易县城西永宁山下的太平峪,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风水极佳,遂上奏折,称此地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沙石无美不收,山脉水法调理详明,形势理气诸吉咸备,洵为上吉之壤”。雍正阅折后,认为此地与东陵相据数百里,恐不太合适,命群臣商议。大臣们查阅史料,列举汉唐以来帝王远离祖先另辟陵区的事实,认为易县太平峪虽与东陵相据较远,但与北京相据并不遥远。据此,雍正决定在易县太平峪为自己建造陵寝。从雍正八年开始营建,历经八年于乾隆二年完工,命名为泰山陵,简称泰陵。雍正因此成为葬在清西陵中的第一位清代帝王,后来嘉庆、道光、光绪三位帝王相继葬于此地。西陵由此成为清代三大皇家陵墓之一。高其倬也因为雍正择陵址之功,被恩授三等男爵世职。高其倬曾为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所著的《撼龙经》、《疑龙经》做批注,著有诗集《味和堂集》。其在《撼龙经·疑龙经评注》里说:“世传杨公诸书,皆后人伪托,惟《撼龙》、《疑龙》二经是真书。”(三口居士注:极为赞同此论断)慨然,三口居士乃撰联曰:帝陵千巧 难保江山万代民宅一隅 可安风雨千年横批: 九运有数信哉!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高其倬(1676年-1738年),字章之,号芙沼,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官员,雍正朝重臣,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早期推行者之一。生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不久兼任佐领。五迁至内阁学士。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授广西巡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擢云贵总督。雍正三年(1725年),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调任闽浙总督。雍正八年(1730年),调两江总督,接替史贻直。一年后复召至京师,随怡亲王勘定太平峪吉地,进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随署云贵总督。十一年(1733年)春,回任两江总督。同年秋,以总督衔兼任江苏巡抚。十二年(1734年)因事降级,即授江苏巡抚。乾隆元年(1736年)召还京师,复授湖北巡抚,调湖南。三年(1738年),擢升工部尚书,又调户部。诣京师经过宝应,病发,卒于舟次。朝廷赐祭葬,谥文良。
2022年05月22日
14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05-22
七律· 千里寄清凉
七律· 千里寄清凉·蒙张兄千里寄谦牧泉水试为事茶顿悟至淡至纯至和而得茶味之至真遂赋七律记之三口居士千山迢递寄清凉,温润甘柔映暖阳。炉沸玉华霞影舞,芽悬活水紫瓯香。淳和源自存谦牧,明净能无执断常。悟得个中恬淡味,一襟残照染沧桑。
2022年05月22日
3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32
33
34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