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Search
1
《水调歌头·辛丑初春再登允升塔》
563 阅读
2
上海 全球顶级 古董级老六堡品鉴会 2018.12
481 阅读
3
七律· 与友谈史言及近代彭德怀刚猛直言乃唯一者也深夜读史掩卷感赋
470 阅读
4
【定制茶品商城】 lxlb.net 来些六堡
341 阅读
5
三口居士:常见茶类寒凉温热属性一览 (2013-04-01 09:53:04)
339 阅读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登录
/
注册
Search
六堡茶·三口居士 彭庆中
累计撰写
195
篇文章
累计收到
62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页面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搜索到
125
篇与
的结果
茶船古道话沧桑(二)
【三口居士】彭庆中/文 (一篇旧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 上游来自的理冲和来自高枧的水在合口街对开处汇流,六堡河河面变得宽了。至于“合口”(当地人的叫法是“及口”,粤语里是交汇的意思)这个地名是否由此而来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仍沿用着“合口街”的名称的街道是六堡镇的一条主要街道。在以前,六堡茶兴盛的时代,这里开设着大大小小的十多个茶庄,是所有六堡茶的集散地。各个乡村里的六堡茶集中到这里进行交易,再经由茶庄筛分、加工、包装再转运出去。“茶船古道”之 合口街收茶 据原六堡乡乡长邓兆明老人回忆,当时很多茶庄都雇佣了一些“二老板”深入到各个乡村,逐家逐户去看茶侃价,双方商定下价钱后,由茶农挑运到茶庄过秤收茶。另外一些茶农直接把茶挑到合口街大樟树底下侃价交易。 每每到了收茶季节,合口街这里是非常的热闹。很多走了很远山路来卖了茶的茶农,都顺便买些生活日用品回去。 据颇了解六堡茶历史的邓永斌转述老人回忆,当时有些茶庄老板非常“仁厚”,也很会做生意,平日自己采购一些日用品回来放在茶庄,各处乡村的茶农如有需要,可以先来赊账,登记在册后就可把急需的生活用品拿回去使用。来年茶季时再拿新茶来抵账。这种做法得到很多当地茶农的认可,所以,这个老板的茶叶生意做得非常大。“茶船古道”之 尖头船 从“合口街”再往下去,多是用一种两头尖的小船。陈振东老人回忆并画出了这种带篷的船的形状,由于现在六堡河的水变浅了,已经看不到这种称为“尖头船”的踪影。据老人回忆,这种船载重在1000公斤(约20担)左右,大些的可以载两吨(约40担)或更多。 据对六堡茶产运历史颇有研究的易章奇介绍,当时,如果是水量不够的年份,往往还会采用筑坝提高水量的办法,来保证这些运茶船的通行。沿着六堡河一直往下游,只要你留心,往往还可以发现一两处当年筑坝的痕迹。 据李旭秋老人回忆,这些船把茶叶从合口街运出梨埠,之后,一般都会转到大些的船。然后,这些“尖头船”要回到合口街,这时候,往往需要用人拉的方式,就像现在的纤夫一样,把“尖头船”拉回到合口街。一起拉回的,是当地人们所必须的粮油副食以及日常生活用品。 (待续) 颇具特色的“尖头船”
2022年10月15日
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茶船古道话沧桑(一)
茶船古道话沧桑(一) 【三口居士】彭庆中/文 (一篇旧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 千百年来,六堡河从六堡的合口街边蜿蜒流过,与街口那棵老樟树一起,见证着六堡茶的兴衰起落。从前,六堡茶是通过什么途径运出六堡镇的?又是怎么运销到粤、港、澳乃至南洋的?六堡茶的独特的运输方式对六堡茶特有品质有什么样的影响?六堡茶的沤堆又是如何在产运过程形成的?2008年初春,笔者来到六堡镇,走访了镇上的几位七八十岁的老茶人,听他们讲述关于六堡茶的陈年往事———旧时,梧州以及周边的地方说起六堡,都会用一个很形象的粤语词汇来形容———很“山”。意思说的是六堡很偏僻,交通很不方便。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街,都是峰峦耸立,多山多坡的地貌。即使是现在,很多山路依然是不太好走,如遇雨天,更是难行。抗战前,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这么多的六堡茶是怎么样从这么偏僻山区里运出来,销到南洋去的呢?这就不得不说起这条曾经辉煌繁荣的六堡“茶船古道”了。“茶船古道”之山间道 抗战前就开始制茶的87岁李旭秋老人回忆起,当年很多人在六堡合口街开设茶庄收茶,很多是广东人,有来自广州的、有佛山的茶老板。当时茶叶产销非常兴盛。茶庄有很多家,有“英记”、“生记”、“同盛”等很多家,也有些就在合口街头的大樟树下(当地人也称樟木根)开称收茶。曾任六堡镇供销社主任陈振东老人回忆,当年交通非常不便,以前六堡茶种植比较分散,周边四乡的茶农很多是挑茶走几十里蜿蜒的山路,到合口街卖,再换点粮食及日用品回家。挑茶用的是专门竹编的茶担,也有些是用布袋装茶。 茶担是用竹篾织成的圆柱状的容器,网眼较密,约拇指大小。陈振东老人回忆说,茶农一般是先将茶压进去,装至一半时,将扁担伸入竹内,将两个串成一担,再将上面的茶压上去。据估计,这样一担茶可以达到七八十斤。“茶船古道”之小竹排 李旭秋老人回忆到,周边四乡也有些用小竹排,顺水路将茶运到合口街来。 从一份手绘的六堡地图可以看到,六堡以前产茶最多的主产区不倚、四柳、塘平、理冲乃至梧桐、高枧都是有溪水流经的地方。年近八十的车俊良老人告诉笔者,以前,六堡河以上的水比现在大多了,可以通行竹排甚至小艇,甚至是大一点的船。笔者在六堡镇几天,看到当地人依然保留着用竹排往来的习惯,看到了好几次当地人撑着竹排的情形。只是现在的水量小了,活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据李旭秋老人回忆,以前,在春夏丰水期时候,水面平静,很多竹排在六堡河上来来往往,交通运输,很是热闹。很多茶就是通过这种运输形式,运到了合口街茶庄。一般而言,运到合口街的茶多是经过茶农初步加工的毛茶,很少直接将茶青来卖。毕竟如果不经过杀青,茶叶不能久放,会很快变焉,开始出现红边、变软等前发酵迹象,影响茶叶质量。景色秀美的六堡河,小竹排穿行其中。时至今日,六堡河仍有一些竹排竹筏之类的运输交通工具。 彭庆中/摄(待续)
2022年10月15日
1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原种六堡茶之红芽紫芽 (2011-09-20 17:47:27)
看看原种六堡茶的紫芽、红芽
2022年10月15日
5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现时最客观有效的老茶鉴别法——彭氏微观鉴定法(二) (2011-09-12 09:26:16)
现时最客观有效的老茶鉴别法——彭氏微观鉴定法(二)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彭庆中【三口居士】/文/图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鉴别新茶、老茶、作伪茶(适用于六堡茶、普洱茶、湖南黑茶等以陈为佳的黑茶之判断)茶叶背面纤毛、茶叶面特征、茶梗断面、茶叶断面,都是判断的要点,综合干茶、叶底的观察,得到的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叶底之微观鉴定新茶有着显著的特征
2022年10月15日
1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现时最客观有效的老茶鉴别法——彭氏微观鉴定法(一) (2011-09-12 08:19:08)
现时最客观有效的老茶鉴别法——彭氏微观鉴定法(一)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彭庆中【三口居士】/文/图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鉴别新茶、老茶、作伪茶(适用于六堡茶、普洱茶、湖南黑茶等以陈为佳的黑茶之判断)一直以来,六堡茶、普洱茶、湖南黑茶等老茶的鉴别没有一个明确、客观而科学的手段,更多时候是凭着品鉴者的经验和主观品饮感受,而由于不同的个体,在味觉、嗅觉和对老茶的经验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对老茶、作伪老茶的鉴别结论多是各持己见、各有一套。 借助显微镜,通过对数十个不同年份的新老六堡茶的微观研究,作者发现新老六堡茶在微观上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并总结出几点鉴别要点,这些微观差异,在鉴别真正老茶和新茶作伪的判断上是很有价值的。显微镜下的金花细部,看到了很多我们一般手段看不到的细节老茶之纤毛特征新茶之纤毛特征与老茶有着明显差异叶片断面边缘也有着明显不同,有很大的鉴别参考价值老茶的断面边缘也是微观鉴定的一大要点微观观察下,老茶新茶其特征差异非常明显老茶与新茶、作伪老茶的具体的性状鉴别要点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附着物及纤毛特征等,另一个是断面边缘的特征,如叶片及梗的特征差异,还有其表面性状在显微镜下的差异,这些,将在日后不断地在这里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和交流。 彭庆中【三口居士】
2022年10月15日
1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10
11
12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