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居士:健康品饮乃六堡茶核心竞争力(上) (2013-03-01 23:50:06)

三口居士
2022-10-15 / 0 评论 / 5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茶有“寒、凉、温、热”之分吗?绿茶对身体有益已被古今医学研究所证实,但常年喝绿茶为什么有人受不了?六堡茶优于其他茶类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健康品饮 乃六堡茶核心竞争力(上)

l99ntqnc.png

这两天上微博与茶友就“喝茶与健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缘起于有茶友认为茶无寒温之分,一个健康的茶人无需顾忌茶性,一年到头四季都喝绿茶也不会导致“胃寒了”,也“没听过喝茶喝出病的”。
网上也有茶友质疑“绿茶喝多了胃寒”这种说法,并称这“不知这是哪位艺术家的遐想!”认为“一个健康的茶人,各种茶四季都能喝出不同惬意。”
个人对此观点非常不认同,因为从本人多年对各种茶类的广泛涉猎经验和茶友们(特别是女性茶友)平日品饮各种茶类后身体所感来看,茶是有“寒、凉、温、热”之分的,喝多了寒凉类的茶,或是一年四季长期地喝,肠胃受不了,身体也会有明显反应,出现如胃泛酸、或肚子发凉、拉肚等等“状况”。而对一般“性平”、“性温”的茶类,则无此现象,这种类似“经验”相信很多平日喝茶的朋友也会有过。

三口居士(彭庆中)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baotea.net/

古有文献记载
绿茶性寒损气

关于茶的性味,历来茶书医书药书多有论及,唐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句“至寒”已经是说得很清楚明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茶说》也说: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冷脾胃”把茶“性寒”也说得很透彻。 梁代陶弘景《杂录》也说:“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时珍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新修本草》作“味甘、苦、微寒、无毒”解;《本草纲目》改为“味苦、甘、微寒、无毒”。李时珍在晚年谈及饮茶体会时说:“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泻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更进一步说到,为什么虚寒血弱的人不能喝茶,他说:“茶禀天地至清之气,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织介滓秽不受,味甘气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热解毒,是以垢腻能降,灸眶能解……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
熟悉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朋友知道,自唐以至宋、元、明,这些茶书和医药论著中提到的茶大多是绿茶,因为当时其他茶类还未曾出现,即使在明清两代逐步发展出红茶、白茶、黄茶等,其覆盖面尚未具普遍意义,黑茶等也多为边销侨销,中原地区少见。因此可以断定上述这些古人对“茶性寒凉”的认识,大多是古人基于绿茶而形成的。

茶本健康饮品
更需饮得健康

“绿茶偏寒凉”的特点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也往往得到印证。这种“体验”在现代对茶叶进行理化分析研究结果也得到支持,由于茶叶中含有丰富的鞣酸和多酚类物质,能刺激胃黏膜和影响胃酸分泌,在长期连续喝饮或短时间内大量饮用后,导致身体出现反应,会出现各种状况。而这些物质以未经发酵的绿茶和轻发酵的乌龙茶类其含量为多。在有适度“闷堆”的黄茶、重发酵的传统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黑茶等,由于其经过发酵工艺(尤其是渥堆发酵的现代工艺)这些刺激性物质相对减少,转化为其他醇类醛类物质,对肠胃黏膜的刺激相对弱了很多,这种“寒凉”的性状得到改变,茶性也变得“味甘、性平”或偏于“温性”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体弱的女性茶友喝不得绿茶,却可以喝熟茶的原因了。
有长期实际饮茶经验的人,可能都会有过类似经历,从前喝轻发酵的铁观音、无发酵的新鲜绿茶,清香鲜爽,很是享受,但往往一段时间身体就会出现反应,如泛酸、心悸、手脚酸软等,有一位茶友说起他以前长期喝轻发酵乌龙茶后,发现自己经常会无缘无故“心发慌”、冒冷汗,偶然发现手指会不由自主发抖,这种情况笔者也有过类似经验,估计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
罔顾古人千百年来对“茶性寒凉”所作结论并广泛记载于文献固然是不行的,但当今有些茶书不甄别唐宋元明这些朝代囿于时代所限及当时茶类所限,了解当时是依据绿茶而得出的经验,而将古人的这些结论用于现代所有茶类,或以近代出现的平性茶类、温性茶类质疑古人之说,却又是另一种“罔顾事实”的片面做法。

八大健康功效
凸显六堡价值

2012年11月,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在广西梧州市举行。在其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湖南农大教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刘仲华表示,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课题组通过构建一系列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进行长期的对比研究,证明了六堡茶除了具有其他茶类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多项保健养生功效,在众多黑茶中保健功能十分独特。
据刘仲华教授介绍,这项研究是在梧州市农业局和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资助并提供研究茶样。研究是由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实施,通过构建一系列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来对六堡茶的保健养生功能进行对比研究。
此次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六堡茶具有八大功效:显著的降脂减肥功效、有效调降血糖水平、调降血液中尿酸水平、有效防护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平衡肠道菌群、调理肠胃、美容抗衰、有效抗辐射、抵抗炎症等保健养生功效。征得刘仲华教授的许可,本文摘录2012中国茶叶年会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发布会上发布的该项研究的部分数据及图表、图片,让大家多了解一下该成果发布会介绍的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

兼具涵养肠胃
核心价值所在

熟悉茶、喜爱茶,并且通过书籍等了解过茶的药用功效及保健作用的朋友都会知道,很多茶都会有消脂、减肥、降血压、调降血糖水平等这些作用,古代医书药书也大多有“辟瘴解毒、消食去滞、开郁利气、祛风解表”等论述。而其中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等物质,在绿茶、白茶等未发酵或轻发酵茶类中含量更为丰富,消脂、减肥等功效更为明显。
同样是有这些消脂减肥作用,何不选择一些更为明显作用的茶类呢?六堡茶的一项看似平平无奇的“平衡肠道菌群、调理肠胃”的功效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能够兼具这些减肥功效、调降血糖、调降尿酸、防护酒精引起肝损伤、美容抗衰、抗辐射、抗炎症等保健养生功效,而同时非但不“寒凉伤元”,还“味甘性平”、温和祛湿,还可涵养胃气,对肠胃起到调理作用,这就是六堡茶最关键的过人之处了。至为可贵的是,六堡茶有着健康保健作用,而可以长期喝饮用不至于对健康构成影响,这也正是六堡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肠道微生物在哺乳动物肠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动物的健康及疾病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通过外源性食物来调节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的增殖,以及大肠杆菌、肠球菌等有害菌在肠道中的过量繁殖,维持或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菌群向更加有利于宿主健康的生理性组合状态转变,达到增进宿主健康的目的,是目前研究肠道健康的重要方向。
在刘仲华教授的这项研究中,以不同剂量的六堡茶叶提取物为试验材料,观察与研究六堡茶对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探讨六堡茶的调理肠胃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其研究结果证明,六堡茶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水平,同时降低有害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水平,并且高剂量组效果更为显著些,具体的剂量还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而定。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判定标准,证明六堡茶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作用,六堡茶特殊的加工工艺和化学物质组成为肠道菌群在肠道内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可以对肠道菌群机构进行有益的调控。
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将日常食材以凉、寒、温、热分类其属性,将前人经验累积总结,这些经验也被国人在日常实践所证实,用于指导日常饮食搭配,是有其内在博大精深道理的。一款茶品的选择,除了包括诸如口感、香型、滋味、习惯等个人喜好因素,还要兼顾个人身体状况是否适合长期饮用,或者是饮用后是否会感到身体不适,或长期饮用达到某项保健功效的同时会不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影响?这些都应该是选购茶品日常饮用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六堡茶其“味甘性平”的特点,在众多保健养生作用之外,其兼具的、突出的“平衡肠道菌群、调理肠胃”功效,正是六堡茶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其独具魅力并优于其他茶类的核心竞争力。

0

评论 (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