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论道: 六堡茶 越陈越佳 (一)(2010-01-03 22:37:52)

三口居士
2022-10-15 / 0 评论 / 12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六堡茶 越陈越佳(一)

  ——为历史名茶六堡茶“越陈越香”正名

  六堡茶是早有学术专著和权威典籍明确注明“越陈越佳”的茶。

  台湾学者邓时海认为老茶具有科学和艺术是两种文化体系,在超过一定的时间界限后,往往更多表现为艺术特征。

  ■ 彭庆中(三口居士)/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

  随着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在市场上几度沉浮起落,每每便有一些专家学者跳出来质疑,质疑什么“泡沫”、质疑什么“价值”、“过热”,其中质疑“越陈越香”是最具代表的,“越陈越香”真的“纯属炒作”吗?

  普洱茶市低迷  质疑冒头

  有茶友看了这两年冒出的一些质疑“普洱茶热”的一些文章,专家们说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不合常识的,是伪科学。同属黑茶类的梧州六堡茶也同样受到很大影响,同样的疑问也困扰着部分茶友,这年头,该信谁呢?

  某有心人搜索过一些在某个时段突然冒出来的类似新闻报道,“2007年05月22日,信息时报《普洱茶价缩水崩盘还是调整炒家一月损失超百万》;2007年05月23日,香港商报《普洱茶价回调最多缩水五成》;2007年06月15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普洱茶泡沫破了》;2007年06月18日,北京晚报《疯炒之后崩盘普洱茶价缩水一半》;2007年6月18日,新华社《“炒家”自曝普洱茶内幕:出厂价3000炒到3万》;2007年6月27日,广州日报《普洱茶跳水蒸发340亿》。”

  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这些重量级的媒体、权威的声音纷纷出来指出茶叶市场的不健康后,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市场应声而落。

  之后,便是专家们出来对之深入分析、质疑了,其中,有议论普洱茶如何的“疯狂”、如何充满“泡沫”的,说得最多也说、也最易于被读者认同的就是质疑“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之说  不足廿年  

  就本人所知,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越陈越香”的质疑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爆发”。上一次是在上世纪末,就是邓时海1993年提出越陈越香的提法后,在市场逐渐传开并为一部分人接受,而一部分人对黑茶及其后发酵机理了解不多的茶友便开始质疑了,这部分人多是基于一种“绿茶经验”。

  2007年下半年后,黑茶市场开始步入低迷,各种质疑的声音出来,梧州一位茶商梁先生说起,他向顾客推介梧州六堡茶在存放一定时间后更好喝时,有顾客便用一些专家们批驳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观点讥笑他,他说,他当时一下子都不知何从解释起,而且,毕竟,那些专家都是有头有脸,说来头头是道。

  有文章指出,“越陈越香”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也就是说这种提法不足二十年。也有文章在提出质疑“普洱茶真的越陈越香吗”后,更断言:“‘越陈越香’是台湾、香港的消费者炒作出来的,原产地的人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越陈越香。”文内更有专家做了结论:“精通茶道的上海作家丁宝德说,历史上除了云南产地外,普洱茶主要销往蒙藏牧区和港澳地区,普洱茶有‘云南产、香港卖、台湾藏’之说,‘越陈越香’的概念最早由台湾收藏者炒作出来,他们最初在香港收购陈茶,随后又到内地收购,旋即东南沿海的收藏者风起云涌,如今这股风吹遍全国。 ”

  

  面对质疑过多  学者解释  

  有人考证过,“越陈越香”文字评价用于普洱茶最早起源于1995年台湾学者邓时海出版了海内外第一本关于普洱茶的专著《普洱茶》,书中第一次提出“越陈越香”的说法,据说,是普洱茶首次用“越陈越香”提法。

  之后,专门找了些资料,2008年《普洱》杂志在给邓时海做的一个专访中,邓时海本人就对此做了很明确的解释,原文为:“1993年在思茅参加第一届国际普洱茶学术研讨会时,我论文的题目就是《越陈越香》,这可以算是我写普洱茶的开端。我个人认为,普洱茶在艺术层面上内涵丰富,所以提出越陈越香的概念,希望把有的保留住,没有的赶快找回来。”

  不过,这位首创普洱茶“越陈越香”提法的邓时海接着还说:“越陈越香”的概念不是本人的发明,我只是把它引出来而已。站在科学角度茶肯定不可能越陈越香,但你站在艺术层面角度,它又是确实存在的。科学和艺术是两种文化体系。不能只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艺术。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长重要。开始不好喝,慢慢好喝,这就是越陈越香,但凡事总有个极限,到什么时候是普洱茶的极限。做艺术的没有必要去考虑这些,不必去研究界定它,只要回归自己的艺术层面就好。”

  这位写出海内外第一本关于普洱茶的专著《普洱茶》的台湾学者,在面对太多的质疑之后也不得不做些解释。

  

  

  唯有六堡尚陈  早有书载  

  就这个问题,笔者之前已多方进行过了解,“六堡茶以陈为好、陈茶比新茶贵”在六堡茶区是很早就已有的说法,笔者在2008年采访老茶人李旭秋等人时,就专门就此问题做过调查。而且,还从一些老茶人口中,听到了一个抗战时期由于战火导致运输中断,导致一大批六堡茶囤积数年,抗战胜利后,这些存放了几年的六堡陈茶卖出了数倍高价的轶闻。

  但这些都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缺少文字记录。笔者为此专门查找了一些近代书籍,包括一些茶学专著和权威典籍。终于在1979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庄晚芳等著《中国名茶》找到了最早的“越陈越好”的文字记述。(由于手头资料非常有限,此是目前本人能找到最早的明确记述,如有读者提供有记述“六堡茶越陈越好”的更早的正规出版的书籍,可与本人联系,在日后再作探讨。)

  庄晚芳是我国著名的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晚年致力于我国茶叶栽培经验的总结及茶史的研究工作。主编有《茶树栽培学》、《中国名茶》,著有《茶树生物学》、《中国的茶叶》。其中,在他的《中国名茶》92页中就有“六堡茶其所以脍炙人口,有它的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优异品质。泡饮时汤色红亮,滋味醇和爽口,香气纯正,堪与武夷岩茶比美;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的明确记录。

  在中国百科大辞典(十六)“农业卷” 中293页,“六堡茶”的词条中也有“此茶不忌陈味,越陈越好。”的文字记载。而在其上一条的“普洱茶”中,却还没有这样的“以陈为佳”的相似说法。

  笔者随后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的,由茶学泰斗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权威著作里面的“茶类部”第273页“六堡茶”词条里,也有“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的字眼。而同样的在同页的“四川黑茶(四川边茶)”、“湖北黑茶”“湖南黑茶”、“云南普洱茶”词条里,也同样没有发现类似的提法。整个黑茶类中,所有茶种包括普洱茶,都没有像六堡茶那样注明“存放越久品质越佳”的说法。

  (待续)

0

评论 (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