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Search
1
《水调歌头·辛丑初春再登允升塔》
535 阅读
2
上海 全球顶级 古董级老六堡品鉴会 2018.12
459 阅读
3
七律· 与友谈史言及近代彭德怀刚猛直言乃唯一者也深夜读史掩卷感赋
440 阅读
4
【定制茶品商城】 lxlb.net 来些六堡
320 阅读
5
三口居士:常见茶类寒凉温热属性一览 (2013-04-01 09:53:04)
285 阅读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登录
/
注册
Search
六堡茶·三口居士 彭庆中
累计撰写
195
篇文章
累计收到
49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页面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搜索到
72
篇与
的结果
2022-10-15
三口居士: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2012-11-19 11:21:27)
茶史中不乏先例,没有特色茶文化让人一见不忘的“名茶”,渐渐地在市场中被遗忘、被市场淘汰、被岁月湮没。到了今天,能够跻身中国名茶之前列的,能够让你说得出茶名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其茶文化的打造,有依据茶名、有依据民间故事传说、也有依据茶形、品质、茶艺、评价等等而逐步形成的。三口居士(彭庆中) 文/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有句俗语说:“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确实,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茶类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名茶就有90多种,到了现代,各地“名茶”竟达数百种之多。更别说一般地区性的普通品种。传统名茶众多之中,特别著名的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茶、黄山毛峰、台湾冻顶乌龙茶、君山银针等,都是其中佼佼者,这些“名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或有美丽的传说,或特色的名称。形状和品质。正是依托文化的传播,名茶得以闻名遐迩,深入人心。 ● 茶名奇特先声夺人 有很多名茶,从名称上已经是先声夺人,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安溪铁观音算是其中一个,很多人不明白茶叶如何叫做“铁观音”?于是,商家在解释名称的同时,便可以说故事了: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敬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往山崖上找,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特别甘醇鲜爽,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 太平猴魁同样也是名称奇而吸引人,其名称也有一段来历:相传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已负盛名的顾渚紫笋是浙江的传统名茶,由于其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这新奇的名称也颇为吸引人,听了有一探究竟的冲动。 而台湾的冻顶乌龙茶也是异曲同工之妙。何谓冻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其实台湾原产的茶并不优秀,现在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都是福建的传统做法。因此,台湾茶没有了深厚的历史,台湾乌龙就要在别的地方想办法。因其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为最佳,故以“冻顶乌龙”而命名。不过,现在很多台湾茶都称“冻顶乌龙”了。其“冻顶”一词,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农会更每年举办茶叶比赛,使得“冻顶乌龙”名气大增,几乎成为了台湾乌龙茶的代名词。 从前,六堡茶亦曾从名称好而获益,特别是在茶居“倾”生意的广东商人,讲“意头”,讲究好彩,“六宝”以易记、吉利而被青睐在茶楼上消费。同样得益的是普洱茶,因广东话谐音,被戏称“抱你”而被用于茶客与茶楼小妹的调笑,每日被大量地消费。 ● 故事传说民间流传 洞庭碧螺春据说是“御赐”的名称,当然其中必然有个故事了。清朝王应奎所著《柳南随笔》中对“碧螺春”茶名的来历有这样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几棵野茶树,当地老百姓进山采茶有几十年。康熙年间茶叶丰收,当地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得到体温,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吴县巡抚宋荦购买朱家所产“吓煞人”茶献上,康熙以为“吓煞人”不雅,以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御赐名“碧螺春”,此后地方官年年采办碧螺春进贡。 好茶是需要好故事的。大红袍也同样是以故事传名: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秀才临行辞别时,老方丈赠送一小包茶叶,嘱咐秀才好好保存,将来会有用得着的地方。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直到一日,皇后得了个腹痛的怪病,秀才想起当日老方丈所赠的茶叶。皇后在服用茶叶所煎成的汤后迅速复元。皇帝大喜,命状元往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上世纪30年代,崇安县长吴石仙在大红袍母株所生的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 这类故事虽然大同小异,但却不乏受众。同样是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也不能免俗。 西湖龙井茶其传说是,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走出庙门,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于是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当然,这些名茶也确实是成名很早,也颇有历史底蕴,并不全是胡编乱造的,历史上也真有过作贡茶的记录(历代贡茶都有记录,有很清楚的贡茶品目)。而毗邻的桂平西山茶,也是历史悠久的名茶,其发掘的传说与佚事,也被茶友所熟知并为其扬名。某些传统名茶还在重复一些更为虚无缥缈的王母娘娘驾临、仙女赐种等传说,在当今的社会或有不与时俱进之嫌了。 ● 历史掌故地方特色 近年在发掘历史及传统最有成效的,当属普洱茶和湖南安化黑茶了。 当年,在台湾香港茶人的带动下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的充分发掘,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从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到两千多年的古茶树;从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的鼎盛,到险峻崎岖的茶马古道;从发现故宫人头茶到鲁迅茶膏的拍卖;再到后来的重走茶马古道,迎接故宫老茶出展,经过云南马帮进京、天价茶叶炒作、思茅市改名普洱市等一系列事件,一系列的运作与策划,把普洱茶宣传得妇孺皆知,普洱茶声名大振。撇开其后来恶性炒作的一面,就其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发掘与策划,摆脱了以往粗糙民间传说的路子,摒弃了皇帝嘉许、状元感恩的模式,直接以史实和掌故等考证,以历史作故事,这些都很符合现代人修养与审美意趣,其在市场上真正成功的例子。使得普洱茶这个同样是本地人不喝的边销茶,变为全国以及海外茶人的抢手货。 同样是悠久历史的湖南安化黑茶,也频频出现被“追捧”迹象,随着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专著的相继问世,对安化黑茶历史文化的发掘,对陈年老茶进行“扫货式”收购已经让当年的安化黑茶的价格“上了一个台阶”,而其往往陈列于店铺门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千两茶”大茶柱,还有各种展会所表演的四五个壮汉,光着膀子、吆喝着号子,赤脚上阵的千两茶压制场面,配上粗犷的音乐,让人一见难忘,铭记终生。这些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知道千两茶,进而了解安化黑茶,从好奇到试尝进而喜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同样的,安徽的名茶往往配以其特有的名山、美景与名人,如黄山,如做国礼礼品的宣传,而江浙一带的名茶则配以江南采茶女的古典美,这些典型的文化符号让人在品茶的同时,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更多的人文意趣。 根植于岭南茶文化、广府文化的深厚土壤的六堡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茶文化可供我们去发掘研究,其工艺发展史也与普洱茶、湖南黑茶相似,其兴盛、传播与茶楼消费、民间药用等多方面都打上了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烙印。如何将前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光大,从普洱茶、湖南黑茶这些走在了前面的名茶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更多。 ● 诗词名著诠释文化 蒙顶甘露茶成名很早,汤色黄碧、清澈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地一茶。”宋代有《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从这些文辞优美的词句中,不难体会道历代文人对蒙顶茶的酷爱,更难得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句指明茶名称的“茶中故旧是蒙山”。 有着名著所提却不同际遇的是六安茶。在《红楼梦》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有这样的描述:“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红楼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505页第三段)这里提到的六安茶虽以《红楼梦》扩大了知名度,可似乎又因贾母的不喜欢而吃了亏,让人仿佛觉得这种贾母不屑的茶并非好茶。 不过,现在在某些品茶谈天的场合,常常可见一个有趣而搞笑的现象,谈及六安茶,不论官场还是民间常是说《红楼梦》提到六安瓜片,并称贾母不是嫌弃茶,而是口味不习惯罢了,且说来信誓旦旦,仿佛要翻案一般。其实,对六安瓜片历史稍懂一二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到的“六安茶”绝对不是“六安瓜片”,因为,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左右,曹雪芹应该是听都没听过“六安瓜片”这个茶名,更别说喝过并写进《红楼梦》了。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百度搜索到很多杜撰信息:如什么“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在六堡茶历史文化的发掘上,我们也应当注意,别“发掘”出一些唐宋名人所写的不合格律、不合平仄的咏六堡茶诗让人质疑,别闹出类似于“红楼梦有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那样的笑话, ● 特色茶艺记忆深刻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采摘标准为单芽。产品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油润程度进行分级,特点是:芽头肥壮,紧结挺直,满披茸毫,芽色金黄,有“金镶玉”的美誉,汤色浅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甘鲜爽。尤为人所称奇的是冲泡时,芽头在杯中沉浮,呈现出“三上三下”的景象。 笔者得友人所赠茶做过试验,证实确有此神奇现象。有的芽头或许会只是沉浮两次,而有的芽头甚至会沉浮四次,很是奇特。赠送茶叶的茶友当时也是以此为一个“亮点”向笔者推荐的。后来,笔者在陕西的另一种茶类“汉中仙毫”(即原午子仙毫)中,也发现有类似的沉浮现象,颇为有趣。将这些作为一个“特色”,让人能够一下子把茶名及特点记住,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 以茶艺、茶文化作为亮点营销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潮州的凤凰单丛茶。 独特的潮州“工夫茶”,形成独具特色的潮州茶文化。潮州几乎可称为中国茶道传承、发扬最好的地方。潮州人饮茶在茶具、茶叶、用水和冲泡方法上都很讲究。潮州工夫茶精致的茶具器皿及配备,也广为国人所学习效仿,包括茶盘、盖碗、茶海、茶壶、茶杯、茶盘、茶垫等等,乃至纳茶、侯汤、冲点、刮沫、分茶、品饮等程序,包括连“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叫法,都为茶人所熟知。 普洱茶则是发掘出一套“彝族寨子”的烤茶的传统茶艺,见证其淳朴的古风。 如何更好地发掘六堡茶传统茶文化、如何从其他历史名茶及其茶文化中得到启示,六堡茶如何依托于独有的名茶文化底蕴,走出一条有自己鲜明个性的特色文化营销之路,值得研究。
2022年10月15日
3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三口居士:为六堡茶正味 (2012-12-21 20:55:01)
为六堡茶正味 很多没接触过六堡茶的茶友会有困惑:六堡茶到底是什么味道的?跟普洱茶有什么不同,什么味道才是六堡茶正味? 网络发达的今天,与外地茶友联系方便多了,联系方式也更多元了。了解到很多外地茶友,对六堡茶颇有兴趣,但却不知该从何入手了解六堡茶,怎样才能品尝到能代表六堡茶真正味道的茶品。一些茶友在网络上留言提问,笔者总是详细地告知一些相关的六堡茶知识。不过,茶最终还是要喝过才会真正了解的,但要推荐哪款更能代表六堡茶正味的茶品,却要颇费一番周折,一些推荐的茶品在外地很难买到,因此,我也常常为此感到为难。 笔者碰到过一个安徽的茶友,一说起六堡茶就非常坚决地“否定”了,跟其深入探讨发现,原来这位茶友平日喝绿茶和普洱,也尝试过几次六堡茶,但均觉得茶汤黑浊、茶味苦,很难接受。问起,原来其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劣质茶品,根本不能代表六堡茶正味,于是,笔者找了几款经典口味的六堡茶寄给他,让他品鉴并重新认识六堡茶,很快这位茶友也成为了六堡茶的爱好者。 做六堡茶的正味标杆 六堡茶有着一套科学规范的加工工艺,只要合适地选料,踏踏实实按规范去生产,是可以做出好的六堡茶的。但无可否认,现在市场上的六堡茶鱼龙混杂,有的选用廉价和不适制六堡茶的茶青原料、有的加工工艺不规范,也有的为了达到几年陈茶效果,而在晾置存储环节做仓做旧的。这个虽然是某些商家的个别行为,但往往其已经影响到整个六堡茶的品质声誉,值得引起业界的反思。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位茶友,一说起六堡茶就说是“一口霉味”的茶,要不得,他不喝。 有国外的营销研究指出,一个人对某样产品的评价,会影响其身边8个人的看法。而这种资深茶客对某些茶的看法,在其当地和茶友圈内,或许影响范围更广。 有鉴于此,有茶友曾建议笔者联合一些厂家及行业协会,做出一系列有典型六堡茶口味的标准茶样,供初接触六堡茶的茶友作为一种参考,所选的茶青未必一定要选用顶级,也无需选择高价的原料,就按从前的出口要求,按从前工艺(焗堆)和现在的渥堆工艺,做出一系列能代表六堡茶典型口味且有良好性价比的茶品,作为标杆。 这个想法很好,也颇具操作性。笔者觉得,六堡茶是大众的茶品,这种标杆六堡茶,以合适的价钱出售,让大家能够了解纯正的六堡茶什么味。在事实面前,在标杆茶面前,说六堡茶就等于霉味茶的见解也终会消失。三口居士(彭庆中) 文/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liubaotea.net评价体系更须多元化 六堡茶的正味不是唯一的,而是一个系列的、完整的体系。其中应有新茶,有若干年份的老茶。毋庸置疑,六堡茶越陈越佳,但六堡茶的新茶(一年两年左右)也可以喝,而且应该是好喝的。特别是在原茶毛料、加工工艺和晾置环节上有所选择,是可以做出好喝的新茶的。六堡茶的评价体系也必须摆脱过去沿用黑茶审评的品鉴方式,向多元化方面发展。笔者认为,风格多样的六堡茶,更适合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一战之前,葡萄酒的评价体系也相当单一:讲求酒体厚重,均衡,结构复杂,单宁有层次,回味悠长。符合这些要求,就基本上可称之为好酒,到二战时期,情况发生了改变。一种以佳美(Gamay)为原料,在原有评价体系算不上的好酒的薄若莱(Beaujolais)新酒异军突起,深受消费者喜爱。这种薄若莱(Beaujolais)新酒并不崇尚陈,酒体轻薄,果香清新,不用橡木桶储,不追求回味,不耐储,一般要在当年喝完。在这个葡萄酒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历程典故中,可以给我们更多启示。 随着人们消费口味的变化,铁观音、普洱茶的茶品随着大众消费的口味变化,在这几年里也在不断地变化,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例子。铁观音从传统的中发酵向轻发酵、飘香转变,再从轻发酵逐步回归传统。这些年,普洱茶的变化就更为丰富了。同样的,作为六堡茶的正味以及其参考的标杆茶,也不应是一个唯一的一成不变的茶味,而是一个系列、不断发展、与时共进的评价体系下的标杆,而且,应是随着大众消费口味的变化而不断修正的标杆。权威评价作品质认定 一款六堡茶好或不好,是个很综合的问题。与之类似的,有酒的评定和美食的评定。 葡萄酒的评分体系,对葡萄酒市场有着很大影响。葡萄酒的评价体系所打出的分数能让普通消费者可以根据评分,购买葡萄酒甚至进入葡萄酒投资市场,为其提供的决策依据。 而同样很难“评价”的美食,米其林Red Guide旅游手册也从1926年开始,出现星级评分系统。直到今天,米其林的星等评价成为了世界上最出名、最权威、最有价值的美食评价标准。 可以借鉴的是,在每届的茶博会及六堡茶评茶会上,我们除了评出金奖银奖外,不妨设立更多的项目,以更适合于评价六堡茶而不是用黑茶的审评方法,评选出一些能够代表六堡茶正味的茶品,授予“典型茶品”之类的标识。我们也可以星等评价的方式,对送评的茶品,以客观公正的品鉴方式评价打分,并给予“一星”到“五星”的标识。这些做法,无论是对消费口味引导和厂家规范生产、商家经营的引导上,都是很有益处的。正味六堡茶须先正标准以标杆茶为六堡茶正味,还需有一套适合于六堡茶的审评体系。 事实上,我们现在专家们以黑茶审评的标准来评价六堡茶,是不正确的。可以想像,没有依据六堡茶的特点而制定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六堡茶品质,最后的结果出来必然会有很大谬误。从实际效果看,据此评出的金奖、银奖茶品,往往跟茶友消费者的评价有一定距离。 笔者之前曾撰文指出,当前沿用黑茶审评是有历史上的原因的,当时用以出口创汇品质需求不高,且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茶出口产量的追求高于品质。但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的增大和市场上六堡茶品类的逐步丰富,一套更适合六堡茶审评的规范方法是必须的。利于更准确更客观地对六堡茶进行品鉴审评,并引导六堡茶多品类开发和研究。也有利于将六堡茶的“槟榔香”等特点作为卖点,推广市场。 传统的审评是将六堡茶归入黑茶审评中,没有单列出来,也没有太多针对六堡茶特点的审评标准。如在黑茶的审评中,对“香”是要求不高的。只有从外形审评闻“干香”和茶汤的陈香、松烟香。在黑茶的审评方法中,对黑茶的香气的理解是“因黑茶经过渥堆发酵堆积没有绿茶清香;又因原料较粗老,工艺特殊,没有红茶、青茶的甜香花香”。因此,对“香”要求不多。 如此,六堡茶最具体色的槟榔香没有在审评中得到体现,或许有的六堡茶有槟榔香,且香浓醇和的却落选了,而没有槟榔香的六堡茶或许由于汤色漂亮、干茶条索匀齐等一些次要因素,却被评上了金奖。这对六堡茶而言,无疑会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遵循黑茶的审评方法,在以往的审评中,因为没有列出与六堡茶有关的评审标准,评委专家们都没有特别关注到六堡茶所独有的品种香——槟榔香,更别说六堡茶还有其他的木香等细小分类和各种香气强弱轻重的特点。而且,很多时候这些邀请来的外地审评专家,并没有太多六堡茶的品鉴实践和经验,有的甚至是很少喝或从未喝过六堡茶,而是靠以往对整个黑茶类审评的标准来评定六堡茶的优劣,也难怪这些专家们审评出来的结果会引起茶友们的质疑和否定。 揭示这个行内一直默认的规则,或许会招致某些人的不满,但笔者认为,不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继续以这种不熟悉六堡茶的专家审评出来的结果去引导六堡茶市场走向,去引导消费口味,对六堡茶产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一直以来,笔者发表的文章不乏一些针砭六堡茶产业现存问题和隐患的观点,包括以上的审评问题,还有一些品种选育推广、原种品种使用、原料品质把关、预防农残、市场监管不力及编号混乱、标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也希望六堡茶产业同仁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并很好地解决,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使得整个六堡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知我知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让天下茶人能够安全放心地喝上一杯地道好六堡茶,笔者觉得就足够了。(笔者为报纸所做的六堡茶专栏“品茶论道”就此告一段落了,以后会继续在网络撰文与大家分享六堡茶品鉴心得,并在台湾专业期刊《茶艺·普洱壶艺》的“六堡茶专栏”里撰写专栏文章,为弘扬古老的六堡茶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2022年10月15日
2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三口居士:拙作《中国六堡茶》书名冠“中国”之释义 (2012-12-23 11:07:22)
关于《中国六堡茶》书名冠“中国”之释义 拙作《中国六堡茶》出版发行以来,有茶友问及为何用此书名,为何不是广西六堡茶,或者是苍梧六堡茶、梧州六堡茶?有茶友说,这样,将产地扩展到整个中国,整个中国都产六堡茶,还怎么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呢?笔者闻之不觉莞尔。中国丝绸、中国京剧、中国景泰蓝、中国龙井茶、中国茅台酒这些响当当的名称,用之久矣,也成为外国朋友对中国工艺戏剧、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的符号的一种载体。一般人绝不会理解为“产地扩大”,或全国都可生产这个方面去,也不会因为冠以“中国”两字,这些有着鲜明特色、浓郁的地域特点的名优特产会丧失其优势吧?六堡茶,是广西苍梧的传统名茶,历史悠久,历来以侨销东南亚而驰名海内外。可以说,六堡茶是属于苍梧的,也是属于广西的,更是中国的和世界的,这样说毫不夸张,外销侨销也正是六堡茶之一大特色。当年侨销南洋的六堡茶,也曾经是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对遥远的中国故园乡情乡思的一种寄托和文化皈依。在南洋诸国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在日本韩国这些过去六堡茶的传统消费市场,乃至欧美、澳洲等现在新兴的六堡茶消费国家和地区,说起品质优秀的六堡茶,人们也往往会冠以“中国”两个字,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六堡茶的骄傲。六堡茶中国苍梧县的名优特产,其品质是特有的,离开了梧州、离开了苍梧、离开了六堡,生产不出地道的六堡茶,这早已为实践所证明。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冠以“中国”两字,就会扩大了产地,加剧了竞争。风味独特、文化深厚、千年传承的六堡茶总该有这样的自信与胸怀吧?拙作将六堡茶前冠以“中国”,意在反映出业界应有的一种气度、呈现出一种眼界、展现出一种胸怀、体现出一种高度、立足、也凸现产品市场面向及期许。吾心拳拳,惟天下茶人知之。
2022年10月15日
1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三口居士:六堡茶事茶名的变迁(下) (2013-01-12 00:57:57)
三口居士:六堡茶事茶名的变迁(下)———溯源六堡茶发展及流变 混杂六堡普洱统称“陈茶” ●出现六堡作普洱或拼配普洱 港商加工分装转口南洋 ●出口“陈茶”制作六堡和普洱群雄并起生产颇为混乱 ●以桂青及外地茶青改制六堡 既师出同门亦殊途同归 ●与普洱茶关系千丝万缕
2022年10月15日
1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三口居士:六堡茶事茶名的变迁(上) (2013-01-07 09:17:43)
三口居士:六堡茶事茶名的变迁(上)———溯源六堡茶发展及流变 追溯历史,六堡茶曾用过的名称不少,其名气渐大后也有很多其他茶冠以“六堡茶”之名外销。笔者翻阅现存史料,试图拨开历史迷雾,从六堡茶名称的种种变化中,纵观其发展历程,从其名称的虚实更替、产区范围的大小变迁、茶青原料的适制选用,透视六堡茶的前世今生。
2022年10月15日
2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11
12
1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