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六堡茶 探究茶气之精妙

三口居士
2022-10-16 / 0 评论 / 23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品六堡茶 探究茶气之精妙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何为茶气?
 关于茶气,众说纷纭。有些人往往将其与“茶香”混为一谈;有人说是人体真气类似;也有很多人描述得非常神秘,归入游走全身的气与经脉之类,喝下茶汤,就融入人体,打通血脉,如真气游走,神乎其神;更有人归入玄学一类,越说越不靠谱,误人误己。
茶气似有还无,传统的茶叶学理论以及审评无法给出解释,很多人觉得很玄,无色无相无形,不可捉摸,却又被很多茶人屡屡提起,特别是喝一些有年份的老茶,很多人的反应就是“茶气足”、“身体反应强”,到底何为茶气,困扰了很多茶人,特别是一些新学茶平日接触老茶少的茶友。茶气,也成为普洱茶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

由于各种原因(有先天因素,举个例子,人的味蕾数目就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甚至萎缩超过三分之二,同样,味觉也有赖于后天训练培养,如调酒师的嗅觉味觉锻炼)每个人对色、香、味、触、温这几方面感知的敏锐度千差万别,因此,特别是对某些细微的感知,就有很大的不明确性,也有很多人因此否定“茶气”,认为“茶气”是凭空想出来的,是不存在的。

也有人认为茶气就是茶叶内分解过程中能量的释放。个人觉得,泡茶只是茶叶内含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并没有“分解”,也没有能量的释放过程,所以认为这个观点有待商榷。

l9akppu3.png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有多种感官,从感官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如色、香、味,分别对应于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音乐或者聊天,那还有一样就是听觉。这些都是人们常常使用到的感官。
另,在喝茶当中,我们还常常用到触觉,如感受到茶汤的“滑”或“涩”这就是我们舌头和口腔中,用触觉感受到的。另外,我们喝茶的时候,会感受到茶汤“烫”、“热”、“凉”,这是我们人体的温度感,是常常用到的感官,感受温度和触觉,非单在口腔可感知,我们的皮肤也可以感受得到。
说到品茶,以上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感等感觉都应用于其中。对茶汤“色、香、味”进行分析,比较易于理解,毕竟感官上可以对应视觉、嗅觉和味觉进行理解。而茶气这类综合指标,更需凭借品茶者有一定的经验和素养。

l9akq5jh.png
梧州茶厂建厂元老、老茶人刘福生在品饮六堡茶。

茶汤,在冲泡的时候,大量的溶出到茶水里面,成分非常复杂,如茶多酚、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生物碱、有机酸、维生素、皂苷、甾醇等等等,包括有呈味物质、香气物质(包括一些挥发性物质)以及其他如茶黄素、茶褐素(新茶有叶绿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等物质,在一定温度的水中溶解下成为茶汤。
 笔者认为,茶气可以理解为:在品茶过程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品饮茶汤,所有溶出物瞬间作用于人的口腔及舌的味蕾,给你所有感觉器官刺激的综合表现(并不只是单纯的滋味和气味,还有视觉、温度、触觉、自我意识感等等感官参与)。换个角度看,茶气可以理解为茶汤的“冲击力”。尝到茶气足的茶时,有的茶友往往会有“为之一振”之感、有“为之一麻”、“头脑发汗”或“心胸一下子打开”的感觉,或出汗、或背后有热感、或感受到升腾之气等等,茶气之奇妙可见一斑。
 茶气之所以一直被众人描述得扑朔迷离,却又难以说清楚,是因为感受这个茶气,除了用到我们常常说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温度感等感官外,往往还用到人体其他感官,如自我意识感、平衡感、自身身体的动作感等几种感官感受。这些是属于人类高端的、无意识的身体本能反应,其感受程度强弱往往因人而异,且差异极大。
 要理解和感受茶气,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描述品茶的静态思维,加入时间为轴的概念,在一个品饮动作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茶气。

l9akqoxk.png
从感官、时间、动作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整个品饮过程。
品饮一口茶,从时间段上分四个阶段:1.端杯靠近口鼻。2.茶汤入口,瞬间感受茶汤。3.茶汤在口腔停留。4.吞咽茶汤,感受并回味。
 茶气,是在上述品饮过程中的第一、第二步骤最容易感受到的茶汤的一个属性,是一款茶的品质(在冲泡成为茶汤后)的一种体现。从端着茶汤靠近口、鼻(这时候可以感受到气味和热感),接着茶喝进口腔、品尝茶汤(这时候可以感受滋味、温度、茶香、茶味、浓淡、稠度),全身心都能充分感受到这款茶汤内含的物质、茶汤表现。茶气,可以描述为这茶汤“一下子”给人的各种感觉之和。   

品饮过程中,在吞咽茶汤之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茶气。
  
茶气的描述语言,往往是力度方面的,是对“茶汤”整体对于人体的冲击程度力度的一种描述。如“足”、“劲”、“霸”、“弱”、“强”、“柔”、“顺”、“柔和”、“凸显”、“隐约”、“单薄”、“平淡”等总体感受,很少再去细分。

l9akr6x4.png
经过岁月的积淀,老茶往往显得“茶气”更足。

一喝到一款茶气“足”、“强”的茶,往往除了给人味觉的冲击外,会在人类其他的几大类感受中有所体现:或在自我意识感有所反应,让人感受到茶汤在体内如一种真实的存在,直下丹田或直冲脑门,如醍醐灌顶;或让人猛醒顿悟,似有所得;或让人感觉平衡感一下子改变,飘飘然而脚下发虚,茫茫然不知所处;或在自身??身体的动作感上有所反应;又或手足似有热流;或后背有暖气上升;或大脑变得通明、胸腹涌入气流。凡此种种,因人而异,因茶而异,多喝并细细感受会逐步有所体会。从这些感受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感受茶气,其实已经不单单用到我们常用的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而且会用上一些如自我意识感、平衡感、动作感等本能感官。
l9akrqt7.png
文征明之行书《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关于茶气,其实同陆羽《茶经》齐名的卢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七碗茶歌》)里就有生动描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这首诗里,描述到喝茶后的感觉,看似离奇的感受,很多人认为是文学的夸张手法,不去细细分析,其实这里面就说到“茶气”,只是这个感受没有用“茶气”这个词而已,这里面就包含喝茶过程中用到的自我意识感、平衡感、生命意识感、身体动作感这些感官的感知。
l9aks9i7.png

第一碗第二碗,那是解渴,是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渴了,要喝水,口干了,要滋润一下,基本需求解决了。接下来,是描述“茶气”冲击人体的冲击力,非常生动传神:这里的“搜枯肠”、“发轻汗”、“尽向毛孔散”、“肌骨清”描述得非常明白,也明显看得出是自我意识感和生命意识感的综合,这种感觉一些资深茶友或曾有所感受;接下来,“通仙灵”的感受与生命意识感、自身身体动作感等密切相关,其与后面“两腋习习清风生”的飘飘欲仙感觉,更综合了人体平衡感等感受及通感,对茶气、茶韵感受之准确描述,卢同的这首诗可谓神来之笔。
所有的这些感受,在品茶的时候,同时体现在人的感受器官上,诸多感受互相间融合无间、配合巧妙、呼应得当、相得益彰,其最高境界谓之“和”,是茶气、茶韵和谐融通、身心舒泰之自在境界。

原创文章,个人观点,仅代表个人于品鉴之道的一些看法

请别抄袭,因为这个看法不一定代表你的观点。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交流
l9akt20u.png

0

评论 (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