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Search
1
《水调歌头·辛丑初春再登允升塔》
534 阅读
2
上海 全球顶级 古董级老六堡品鉴会 2018.12
458 阅读
3
七律· 与友谈史言及近代彭德怀刚猛直言乃唯一者也深夜读史掩卷感赋
440 阅读
4
【定制茶品商城】 lxlb.net 来些六堡
320 阅读
5
三口居士:常见茶类寒凉温热属性一览 (2013-04-01 09:53:04)
285 阅读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登录
/
注册
Search
六堡茶·三口居士 彭庆中
累计撰写
195
篇文章
累计收到
49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页面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搜索到
72
篇与
的结果
2022-10-15
现时最客观有效的老茶鉴别法——彭氏微观鉴定法(二) (2011-09-12 09:26:16)
现时最客观有效的老茶鉴别法——彭氏微观鉴定法(二)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彭庆中【三口居士】/文/图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鉴别新茶、老茶、作伪茶(适用于六堡茶、普洱茶、湖南黑茶等以陈为佳的黑茶之判断)茶叶背面纤毛、茶叶面特征、茶梗断面、茶叶断面,都是判断的要点,综合干茶、叶底的观察,得到的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叶底之微观鉴定新茶有着显著的特征
2022年10月15日
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现时最客观有效的老茶鉴别法——彭氏微观鉴定法(一) (2011-09-12 08:19:08)
现时最客观有效的老茶鉴别法——彭氏微观鉴定法(一)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彭庆中【三口居士】/文/图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鉴别新茶、老茶、作伪茶(适用于六堡茶、普洱茶、湖南黑茶等以陈为佳的黑茶之判断)一直以来,六堡茶、普洱茶、湖南黑茶等老茶的鉴别没有一个明确、客观而科学的手段,更多时候是凭着品鉴者的经验和主观品饮感受,而由于不同的个体,在味觉、嗅觉和对老茶的经验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对老茶、作伪老茶的鉴别结论多是各持己见、各有一套。 借助显微镜,通过对数十个不同年份的新老六堡茶的微观研究,作者发现新老六堡茶在微观上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并总结出几点鉴别要点,这些微观差异,在鉴别真正老茶和新茶作伪的判断上是很有价值的。显微镜下的金花细部,看到了很多我们一般手段看不到的细节老茶之纤毛特征新茶之纤毛特征与老茶有着明显差异叶片断面边缘也有着明显不同,有很大的鉴别参考价值老茶的断面边缘也是微观鉴定的一大要点微观观察下,老茶新茶其特征差异非常明显老茶与新茶、作伪老茶的具体的性状鉴别要点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附着物及纤毛特征等,另一个是断面边缘的特征,如叶片及梗的特征差异,还有其表面性状在显微镜下的差异,这些,将在日后不断地在这里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和交流。 彭庆中【三口居士】
2022年10月15日
1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夏日炎炎 饮六堡茶真味 (2011-09-07 00:14:30)
夏日炎炎 饮六堡茶真味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彭庆中【三口居士】/文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 进入夏天,天气一下子炎热起来。饮茶的方式也随之改变。除了平日与茶友间围坐,以功夫茶小杯品饮的形式旨在闲谈外,更多的是大壶泡饮。其实,盛夏季节,以大壶泡饮,更能领略到六堡茶的另一番风味。 梧州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一年之中,高温炎热的季节颇长。而且,由于梧州的气候、水土以及饮食习惯所影响,梧州人或者是外地来梧州居住的人常感觉到特别容易“热气”(上火),因而,在梧州街头巷尾,凉茶颇受欢迎,梧州凉茶也渐渐远近驰名起来了,据说还成为一个特色了。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界真的很奇妙。就如同中国古老的哲学“相生相克”所揭示的道理一样,产于“易于热气”的梧州的六堡茶就属于偏凉性的茶,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而同属黑茶的普洱茶(熟茶)却是偏温性的,很多北方的茶友喝普洱茶,就反映说喝多容易“上火”。 据笔者个人经验,六堡茶则往往起到“清热祛湿”的作用,饱食之后饮可助消化,空腹饮之清理肠胃,颇感舒畅。功效就像梧州凉茶一样。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消暑解渴,生津清润,确是不错。 梧州六堡茶驰名于省、港、澳以及南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方。这些地方和广东省、香港、澳门的气候与梧州较为相似,也是较为炎热的,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则更是以“湿“和“热”著称。一位老中医说过,六堡茶非单清热、祛湿,而且“正气”、“醇和”,“凉”而不“寒”,“和”而不“削”。适合老年、中年乃至青年人饮用。凭借着这些特色,六堡茶在这些地区受到欢迎就非常必然了。 从前,六堡茶在广东和港澳这些地区兴盛的时候,人们都很少采用现在这种“潮汕功夫茶”式的小杯泡饮。而是用大瓷壶盛上开水,撒上一把六堡茶,泡上几个小时,等茶凉后,以大瓷杯或海碗盛之,一仰而尽,畅快淋漓,浑身舒泰。或许,这就依稀可见当年六堡茶的真味了。 不过,怎么泡饮六堡茶才能达到如此效果?则有必要探究一下,夏天该如何泡饮六堡茶。 一般而言,由于平日我们习惯了先洗一下茶,不妨先用盖碗洗润一下。之后,根据我们要喝的六堡茶种类而论,如果是厂家所产的经过沤堆工艺的六堡茶,则需注意投茶量不应太多,浓了苦了都不好喝,也不能泡太久了。如果是农家六堡茶,则需要泡久一些,有些老茶婆和粗老的中茶,就起码需要泡三四个小时,等凉了再喝,也别有一番风味。
2022年10月15日
1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苍梧秦汉而兴 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和岭南茶文化(二)
**苍梧秦汉而兴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和岭南茶文化(二)** 作者:彭庆中 【三口居士】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从西汉东汉至著名的三国时期、晋、南朝近700年间,中原群雄并起,曾出现了动乱,当时作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的古广信梧州,受中原战争影响甚少,繁荣安定,物产丰富,乃名流雅士、经学名家等汇聚之地。在梧州出土的汉墓砖有铭文:“永嘉世,天下灾,倘江南,尚康平。”吸引了大批中原文化名人南迁,许多中原人士移入当地,如许靖、袁沛、邓小孝、徐元贤、张子云、许慈、刘巴、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这对于汉人中原文化传入交州有很大的助益,也带来了先进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著名的经济学家刘熙、程秉,自中原先后到广信,加快了广信的开发。如士燮家族,给西江带来了鲁地的汉族地域文化,因士氏4兄弟分别是交趾、合浦、九真、南海太守,士燮又是“缓南中郎将,总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团结了不少士人在广信传授汉字和中原文化。陈钦父子乃至整个陈氏家族也给广信文化带来郑地(今河南疑川)汉族文化。黄氏(黄万定、黄吴)家族,给合浦、儋耳带来齐地(山东淄博)汉族文化。所有这些,使广信成为岭南首府、岭南文化发源地。中山大学人类学专家张洪指出:“岭南文化之源就是珠江水系最大的支流西江。”历史地理学家黄体荣在《广西历史地理》一书中说:“现在的梧州市,就是当时所设九郡的行政中心,是岭南首府。”岭南文化至汉代开始崛起。广信(即今梧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交广一带煮饮茗茶之风便最先由名流士绅阶层兴起,社会各个阶层竞相仿效,蔚然成风。 《晋书》中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的记载,当时的苍梧广信(梧州)就是属于吴。《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就是说当时是将茶叶煮着来喝,《桐君录》更注明加入一些姜桂香料,芼(máo)指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菜。在陆羽引用的《桐君录》“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桐君采药录》简称《桐君录》,著者桐君,时值上古,尚无文字记载。由于《桐君采药录》一书内容多次被后三国时代的吴普《吴普本草》所引用。其撰写时代应该在东汉之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东汉乃至更早的时候,“交广”之地、古苍梧一带的岭南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并已经形成“客来先设”的民间风俗。而这种“加以香芼辈”(加入香菜配料)做法,时至今天,在梧州周边的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着这种最原始的以茶为食“客来先设”的吃茶文化遗存,从中我们可以依稀追溯当年的“吃”茶“烹”茶之法。这种吃茶的风俗在今天广西的壮、瑶、侗乃至汉族饮食习俗仍可见到。把糯米蒸熟晾干放进热油中炸成“米花”,备好其他副食。客人来时,主人把茶叶用茶油炒香,再加水煮成“油茶水”。食用时,围坐火塘或桌上,主妇把碗摆好,碗里放上葱花、香菜等,用热油茶稍烫,再加米花和花生、黄豆等作为佐料。这种“以茶为食”的做法,称作“羹饮法”,从先秦至两汉流行,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这种“羹饮法”到了唐代,还有某些地方流行这种饮用方法。唐代中叶以前,陆羽已经明确反对在茶中加其他香调料的“吃茶”法,强调品茶应品茶的本味。可见当时的饮茶方法正处在变革之中。纯用茶叶冲泡,被唐人称为“清茗”。饮过清茗,再咀嚼茶叶,细品其味,能获得极大的享受。宋人以饮冲泡(淹茶)的清茗为主,“羹饮法”除远在北地边疆或南方的“南蛮”之地外,中原逐步减少。(待续)分享:
2022年10月15日
2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苍梧于秦汉而兴 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和岭南茶文化(一)
苍梧于秦汉而兴 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和岭南茶文化(一) 作者:彭庆中 【三口居士】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梧州已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此得到自上世纪纪50年代以来,考古学者在梧州各处先后发现多个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所证实。在金鸡蛋山、蜈蚣岭、低山、崩山、高旺等地,采集了一批打制石器、尖状石器,距今10万年左右。在现在市区大塘附近的位置还发现磨制石器,有肩石斧、石铲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四五千年。商周时代的几何硬陶,大塘、高旺、螺山均有发现,这些考古发掘,证实了梧州自远古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并延续到近代当代。仓吾是中国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颛顼高阳氏时期就生活在这里,过着“刀耕火种”生活。仓吾族是组成“百越”的一支。西周时,仓吾族向周王朝进贡翡翠等,与中原发展关系。秦统一岭南后,汉族开始从桂江进入梧州及周边定居。后来仓吾族一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发展为壮、侗族等。据记载“商朝时,‘百越’部族聚居南方,其中‘仓吾’部落,大部分分布在桂江、贺江流域”。春秋战国时,在梧州聚居的原始民族部落称“仓吾”。《逸周书·王会解》有明确记载:“仓吾翡翠。”《越史丛考》有:“仓吾为国,已早见于周也。”徐石松在《粤江流域人民史》中说:“仓吾乃古代的南蛮。”秦末,中原群雄逐鹿,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乘机绝道封关,兼并象郡、桂林郡,屯兵严关、秦城关、桂岭,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建南越国。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独据岭南,建赵佗王城。赵佗打败安阳王后,又建苍梧王国,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高后五年,佗以其族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古广信土城也,昔苍梧王赵光始居此土。其后汉置郡县交趾刺史因之。考其旧基依茶山(今北山),傍桂水(今桂江),大江(今西江)绕其前”。赵光即位,便兴建王城,取“苍梧”族之名,称“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也是广西有文字记载建城之始。《史记》、《苍梧县志》记有梧州和广西最早的这座苍梧王城。据专家考证,汉代,梧州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地,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汇重心。“梧州、合浦在汉朝时,已是广西及西南各省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门户”。(见《广西航运史》1991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这点可以从后来梧州出土的大量汉墓得到印证。西汉元始年间(公元1~5年),“苍梧郡治广信(今梧州市),设城东驿,属官办机构,驿路通往洛阳”。“据《汉宫》所列7个州的驿道里程:‘苍梧郡广信刺史治,去洛阳九千里’”。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驿道。梧州成为岭南水陆交通枢纽。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出兵岭南,沿灵渠、桂江南进梧州,过北流江、越桂门关(鬼门关),从南流江至合浦,沟通以梧州为中心的南北交通。到建初8年(83年),零陵峤道(湘桂走廊)开通,从中原到达湖南境后,就可以利用湘江这条水路南行到广西兴安,经过灵渠入桂江(或从陆路)到达梧州。然后,从梧州逆西江上溯藤县的北流河口,再沿北流河南下,进入玉林平原,转入南流江,最后到达北部湾畔的合浦。合浦距印支半岛和东南亚国最近。从西汉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代共延续了1600多年,而其开始阶段,即两汉、两晋,从公元前111年至公元280年的将近400年间,广信成了中外海上贸易的最大集散中心,成为当时货物经广信进出口对接点的最佳选择。史家考证,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这一曲折的历史,成了广信勃兴和衰落的一个象征,它与合浦、徐闻港的盛衰,恰好是同步的。 广信由于其重要的枢纽作用而备受统治者重视:汉首都西安经这条路可达合浦、北流甚至越南,并可至雷州;东南行可到今湛江、吴川之间出海,转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向东可顺江直达番禺。自远古至汉唐,中原及吴、越、楚的进步文化和生产技术,通过这条水道不断南传。经由南海的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以及进口货物,亦由此线北上。此线曾为古代岭南岭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目前许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确认的最重要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之一。货物沿着海路从合浦等港口通当时的都元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皮宗国、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正是地处这样一个沟通南北、融汇内外的重要位置,与北方华夏文化和国外海洋文明的交流使得从两汉到唐代中叶,广信崛起成为岭南文化的源泉,是岭南文化的形成和特征的代表。(待续)
2022年10月15日
1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7
8
9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