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奇谭】六堡茶是以茶集散地而不是产地得名?
原创 三口居士彭庆中
【关于六堡茶坊间传说尘嚣纷纭,其中有谬误甚多者,有茶友建议本人多写些小文,务实求真,正本清源,还六堡茶历史一个真实。责任重大,唯勉力为之】
资料显示,明清以来,滇茶汇于到普洱(明代曾名普日或普耳)作为转运的集散地发往外省,遂得名普洱茶(也有考据普洱其实也产茶),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以方便管辖。 或许是有普洱这样的说法,有人便移植到六堡了。
坊间有传,从前,六堡本地不产茶,是汇集外地挑来的茶,在六堡合口码头转运至船,乃沿着水路运至广州香港。六堡茶也是作为集散地而得名。还说,茶来自各地,有说来自横县,也有说茶叶来自桂林地区平乐、恭城等地,经茶农翻山越岭挑来六堡。言之凿凿,而听者懵懵。
先不说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绝不会舍近求远这样翻山越岭地挑茶来卖,且半途有桂江等水路运输会方便、廉价多了。传这种故事的,大多是没有基本的地理常识。
六堡境内连绵起伏的山峦。
其实,只要找来一张地形图,看看其中的距离和山脉,这样运茶,根本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看看从平乐、金秀、蒙山、昭平这些地方甚至更远的恭城,翻山越岭到六堡的距离及起伏连绵的山,就知道把茶挑过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更别说横县运到六堡了。
六堡,在国道355线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的2020年9月前,都是非常“山”(粤语里用作形容词,指多山而交通闭塞)不是可以途经六堡之后再转去那里那里的,更不是交通枢纽。而此前,进六堡,进出都是一条盘山的路——六山公路(六堡至山心),是必须从六堡镇原路返回山心再回梧州的。
五堡(狮寨)到六堡在国道355线梨马二级路2020年9月通车前,都是要走山路翻越高山才能过去的。
一张民国时期的苍梧老地图【局部】,可以清晰看到标注了“合口、水口”这些水路的关键节点,作为水路运输码头的起点。合口,就是现在的六堡镇合口码头。
由此,可见,六堡茶不是因什么横县、平乐、恭城的茶集散地而命名。清代同治版《苍梧县志》一句“茶产多贤乡六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评论 (0)